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

你有沒有愛的能力

導讀:婚姻從未摧毀任何東西,只會讓潛藏在裡面的人格顯露出來。愛並不會被婚姻所破壞,愛是被沒有愛的能力的人所破壞。愛被搞砸,有時是因為當初就沒有愛,有時是因為缺乏愛的能力。如果多了解愛的藝術,提高愛的能力,愛就會滋長,婚姻也就成為了讓愛成長的空間。

在眾多婚姻情感諮詢案例中,發現一個共性現象:來訪者缺乏愛他人的能力。一個人,如果不能真誠地、謙恭地、勇敢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,那麼在自己的情感生活中,就增加了出問題的機率。從這個角度看,情感問題,有時是愛的能力問題。

人們通常認為,要獲得情感,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,而很少考慮自己有沒有愛的能力。因此關注的是:別人會愛我嗎?為了達到這一目的,不同的人採取了不同的途徑。男性常採取的方法是,盡可能地獲得名利和權力,女性則是通過保持美麗容貌,注重服飾打扮使自己更有魅力,所謂“男為悅己者勇”,“女為悅己者容”。不論男女,也有通過提高自己修養和品位的方式,來獲得被人愛的可能性,如舉止文雅,謙虛禮貌,樂於助人,談吐風趣幽默等。總之,以上方式,都是要引起別人關注,增加對異性的吸引力而已。

諮詢中,有些人認為愛的問題,是一個愛的對象的問題,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問題。認為愛本身十分簡單,關鍵在於找到合適自己的愛的對像或愛自己的對象。究其原因,以前的婚姻,多是通過介紹人或撮合者以條約的方式確定下來的,婚姻講究門當戶對,至於愛情,認為婚後自然就會產生,而這種婚姻因為選擇少,而接納度高,雙方從小成長環境類似,性格、認識、愛好和習慣易達成一致,所以婚姻更穩定持久。而現在,浪漫式的愛情被普遍承認。這種自由戀愛的方式,自然會大大增加愛的對象的重要性。歸根結蒂,現代愛情故事,很多是以權衡對方及本人的交換價值為前提,既要考慮對方值不值得我愛,也要考慮自己的實力和條件,對方會不會看中我。在當代商品經濟佔統治地位,以及把物質成功看得高於一切的文化中,人與人之間的愛情關係也遵循商品交換的基本原則。

陌生的男女,通過人際吸引,最終相許對方,融為一體時,倆人結合的一剎那,那就成為最幸福、最激動人心的體驗。男女間奇蹟般的親密之所以容易發生,往往和雙方能夠滿足對方某方面需求有關,和性的吸引力有關。但是,一旦把這種如痴如醉的愛戀,認為是婚姻中永遠應該存在的內容時,想像和事實就產生了偏離,因為,當熟悉某樣東西時,吸引力自然會下降。激情式的愛情,就其本質來說,不可能持久。出於浪漫願望而產生的婚姻,正是導致情感問題的原因之一。

從諮詢案例中,有這樣的感受:很難找出一種現象,像愛情那樣以巨大的希望開始,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望而告終。公主與王子的故事永遠定格在“他們開始了幸福的生活”。因此,心理諮詢是和來訪者一起分析問題的原因,反思自己,吸取教訓,學會如何去愛,以利於情感關係向良性的方向發展。愛情是一門藝術,要學會愛,就得像學其他藝術,如音樂、繪畫、雕刻技藝一樣,提高愛的能力,掌握這門藝術。

愛情關乎的是兩個人,「平等」就顯得尤為重要,「平等」在宗教的含義是:我們都是上帝之子,都是值得尊重的個體。這意味著,在愛的世界裡,需要尊重每個人的差異,雖然婚姻將兩人連在一起,但每個人又都是完整個體,是自成一體的宇宙。缺乏愛的能力一種主要表現就是:控制別人,讓對方按自己的喜好做,小到生活鎖碎,大到重要事情的選擇。控制和尊重是對立的,控制對方常會讓人不舒服,甚至痛苦。

企圖控制對方,是家庭衝突的主要導火線。要想愛情保持活力,我的觀點是:拋棄凡事必須按我的喜好做的極端要求,小事多接納尊重,大事多溝通協商,多一點尊重,少一點控制,在保留雙方完整性和獨立性的條件下,與之合二為一,在愛中實現兩人之間的統一。愛情是一種積極的力量,這股力量可以沖破人與人之間心靈的隔離,實現心與心的流動,並與之結合,而這種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生長。愛一個人,就要允許他成為他自己,愛並不是佔有,愛情決不是強制的產物。

愛情的首要特性是給而不是得。什麼是「給」?這個問題似乎很容易回答。一個人格不完善和不成熟的人,常把“給”理解為放棄,被別人奪走或作出犧牲。一個非常自我的人也可以給,但有前提,一定要通過交換,只「給」不「得」,對他來說就是欺騙,有被人拿走東西的感覺,這種人大多拒絕給予,婚姻中經常說對方騙了自己,多屬於此類人。還有一種人,把「給」看成自我犧牲的美德,認為應該這麼做,給就是準備犧牲,對這類人來說,「給」比「得」要道德,意味著寧可忍受「損失」也不要體驗快樂。凡此種種,都是在情感生活中,對給真正意義的歪曲理解。

人格完善、心智成熟、懂得愛的藝術的人對給的理解是:「給」是力量的最高表現,恰恰是通過「給」,才能體驗我的力量,我的富裕,我的活力和我的責任,體驗到生命力的昇華,並使自己和對方充滿歡樂。 「給」比「得」帶來更多的愉快,這不是因為「給」是一種犧牲,而是因為通過「給」表現了自己的生命力和責任感。他不因給予而失去,不因給予而貧窮。

從婚姻的很多現像中,不難看到愛的給予特性。比如,母親愛孩子,她會把自己的養料給予腹中胎兒,給嬰兒哺乳,給孩子擁抱和溫暖等等。又如,在兩情相悅的性活動中,雙方的互動,就是一種給的行為:男性他把精液給予對方,女性在接受的同時也在給予,只不過表現形式複雜一點罷了,如果一方沒有能力給,就可能出現性功能障礙。對人來說,不能給是極其痛苦的,總是得到的人不一定快樂,能給予的人才是幸福的富裕者。給的行為會讓人獲得力量感,增加自我認同感,並提高自尊,感覺自己是一個有力量的人。害怕給予的人,不管擁有多少,從心理學角度來看,和一個貧窮者無異。

有愛的能力的人,可以把他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別人,並一同分享歡樂。通過給,滿足了對方,也豐富了自己,他給並不是為了得,通過他的給,會喚起對方的生命力,激活對方也成為一個能夠給與的人,在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時,也提高了對方的生命感。給和得的人都會感謝這股力量,雙方都會因為喚醒了生命力而充滿快樂,因此,「給」也意味著「得」。在情感生活中,那些希望控制對方的人,只關注自己的得,而忘掉了自己也需要給,是缺乏愛的能力的表現。

愛只能用愛去換,如果愛別人,但卻沒有喚起對方的愛,那麼這種愛情是軟弱無力的,是一種不幸。懂得愛的藝術的人,有愛的能力的人,他給的同時,不會把對方看作是施捨對象,而是努力和對方建立一種共生的親密關係。有沒有把愛看成給與,取決於人格的發展和完善,那些內心強大,充滿自信的人,很少依賴別人,他們能找到對自己生命力的信賴。而缺乏這種特質的人,因為害怕失去,就害怕獻出自己,也會害怕去愛。

婚姻從未摧毀任何東西,只會讓潛藏在裡面的人格顯露出來。愛並不會被婚姻所破壞,愛是被沒有愛的能力的人所破壞。愛被搞砸,有時是因為當初就沒有愛,有時是因為缺乏愛的能力。如果多了解愛的藝術,提高愛的能力,愛就會滋長,婚姻也就成為了讓愛成長的空間。

素材來源:網路

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

告訴你的孩子:不能選的伴侶

孩子,你終將步入成人的行列,然後,有一天,你也許會帶一個男人(或女人)到我的面前,告訴我說,你想和他(她)生活在一起。

結婚這件事,對很多人來講,可能是生命的歸宿,但我並不是說你一定要結婚。當你成年之後,你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,我不會去干涉。


但我依然會期待,有一天,你可以結婚,因為結婚也代表了一種內心的穩定和對關係的信任。如果,你不喜歡結婚,那我也期待,在你的一生中,一定要去好好談戀愛。戀愛雖然勞神,但戀愛會帶給你懂得自己懂得他人更多的機會。


在德國,年輕人在決定結婚之前,往往有過很多次的戀愛經歷,每一段經歷都可以讓他們知道更多,什麼樣的人是不適合自己的。


所以,一旦決定結婚,他們的婚姻可以非常穩定,可以保持幾十年的活力。所以,婚前是一個耐心篩选和等待的過程,而一旦進入婚姻,就需要責任和承諾,所以,當你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,多留給自己一些時間去適應。


01. 關於門當戶對

 老話說,要“門當戶對”。門當戶對,並不是錢財、權位上的相當,而是文化積澱、人生觀念、行為方式、人際關係模式等等的相似。當你們在這些對人生的基本理解越相似的時候,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相互理解。有衝突,也容易達成妥協。

如果你是一個相信人生需要不斷奮鬥的人,就不要去選擇一個貪戀生活安逸的人,因為那會讓你覺得他不知進取、太過自私無賴;如果你在城市中長大,沒見過農村大家庭的清苦和彼此依靠的人,就不要輕易選擇一個由整個大家庭供養下奮鬥到城市中的人,因為當他不斷回報他的大家庭時,你可能無法忍受自己的生活被不斷入侵。


02. 慎重選擇一個對食物太過貪婪的人

 從心理學上講,年輕時太過於肥胖,除開生理因素,可能意味著他是一個人格發展不那麼健康的人:首先,他可能是一個貪婪的人。

不要小看“吃”這件事,人一生下來與母親最主要的連接就是吃,是吃才能讓一個嬰兒活下去。所以,吃的背後,有許多心理、情感的需要。一吃就停不下來的人,可能意味著內心有太多關於被愛、被接納、安全感等等的缺失,所以,會用吃來填補。


他在吃東西的同時,也可能會不斷吃掉你的情感和生命,會讓你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好、欠他太多。


他心裡有一個巨大的洞,為了填上它,他會不斷索取你的情感,就像要吸乾你最後一滴血。但事實上,你是滿足不了他的,因為那個洞如果他自己沒有去織補漏洞,就會填進去多少漏掉多少。


其次,他可能會是一個沒有節制力的人,太過貪婪,就難以節制。對一個人來講,可能就會有一些危險,面對金錢美色的誘惑,他能拒絕嗎?面對各種慾望的膨脹,他有能力克制嗎?如果他缺少節制的能力,就有可能允許自己沉迷於一些有危險的需要,比如藥品、賭博。


第三,對食物太貪婪的人的心理世界可能有一部分停留在孩子階段,他用自己的身材證明自己還小,還沒有性別的魅力,從而避免幻想中與同性父母的競爭。可是,一個不敢長大的人,可能也會迴避性方面的功能,可能難以帶給你更多美好的體驗。


第四,他還可能是一個不願健身的人,我們先不說健康的身體是在為雙方的幸福做積累這件事,單就不願鍛煉來講,可能就意味著他缺少自控力,不願付出艱苦努力。


我想,你一定不願意在伴侶關係中一直照顧他,因為你也是需要被照顧的。


如果上面講的這些他都沒有,那你也要考慮到第五點,他從視覺上能吸引你嗎?不可否認的是,人類是視覺動物,而我們更容易被身材健康的人吸引。這是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基因選擇的智慧,值得尊重。


03. 不要選擇一個太過儉省的人

 節儉是一種美德,但當一個人有經濟能力仍捨不得吃一頓特別點的飯、看一場電影聽一場音樂會時,他可能不願滿足的不只是你的需要,更有可能他的內心缺少活力,也沒有能力愛惜自己。

當他不能愛惜自己時,就談不上能夠愛惜你了。一個人對生活沒有什麼慾望,可能也不會去努力創造生活,就會安於現狀,在原本應該奮鬥的年紀,太早地讓自己停止下來,成為一個生命無趣、生活單調的人。


太過節儉的背後,還有要命的一點,是缺少對未來的確定感。當一個人能夠確信自己通過努力可以積累更多的財富時,他就有勇氣投入更多。財富永遠不是攢多的,而是創造的。


04. 有能力表達自己的需求


 據我對身邊諸多婚姻的觀察,這個世界上每對伴侶都是不同的,每一對伴侶都需要在生活中摸索自己的相處方式。但是如果一味順從、不提要求,顯然是有問題的。伴侶,就像養育孩子一樣,同樣是需要教化的。

對於男人來講,他們從媽媽的懷抱投入你的懷抱,會期待你像媽媽一般給予他精心照顧,最好他還不必承擔什麼責任。如果你是一個順從的好老婆,你的縱容他的期待,也會縱容他的不成熟,讓他太晚才學會承擔責任。


在有十幾年、二十幾年婚姻的人群中有一句話,好丈夫都是被老婆逼出來的。如果可以偷懶,沒有人願意那麼費力地去掙生活。而對於女人來講,當她從父母身邊離開的時候,就意味著她不得不放棄一些童話般的幻想,進入實實在在的生活。


孩子,你是一個普通人,你供養不了一個公主或者王子,所以,幫他/她成為普通人是你要擔負的責任,你沒有必要對他/她有太多的照顧和妥協。只有當你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時,你才會舒服;只有當你可以在這段關係中舒服時,你才能真的給予對方情感上的滿足。


所以,好的伴侶關係,不是犧牲自己的需要去滿足對方,而是要尊重對方的不同,同時有能力表達自己的需要。在關係中,不管哪一方犧牲太多去滿足對方,關係都會出問題。


因為所有的犧牲都會從其他地方找到補償,比如一個為家庭做出很多犧牲的妻子可能會變得很嘮叨,或者是一副忍氣吞聲的樣子,讓跟她一起生活的人時時感受到自己像個加害者,這就會消耗家人太多的情感能量。那個犧牲的人會把犧牲變成對家人施虐的武器。


當你開始選擇伴侶的時候,最重要的,是要去尋找人格相對健康的人,他(她)可以不富有,可以不美貌,可以不是公主和王子,但是他(她)至少是一個有“愛的能力”的人,有這個基礎在,你們就可以去共同創造想要的生活。


素材來源:網路